【成語意思】:兒子幫父親隱瞞惡跡。這是封建綱常禮教所提倡的。
【用法分析】:子為父隱作謂語、賓語;指父子間的人情。
【成語來源】:《論語·子路》:“孔子曰:‘吾黨之直者異于是。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?!?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周秦》:“聞子為父隱,父為子隱,未聞父子之相坐也?!?zzzz.com.cn
【褒貶解析】:中性成語
【成語結構】:緊縮式成語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語
【成語年代】:古代成語
【成語字數】:四字成語
【成語拼音】:zǐ wéi fù yǐn
【成語聲母】:ZWFY
【成語故事】:春秋時期,孔子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,在葉邑停留時,葉公府中的一只羊跑進孔子的住地,被弟子曾點燒了吃。曾點的兒子曾參把這事報告給孔子,孔子知道曾參處于忠孝兩難的地步,于是答應同葉公說,孔子感慨:“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?!?/p>
【近似成語】:
隱占身體:隱藏、掩護自己真面目的意思。
隱約其辭:隱約:時隱時現;辭:言辭;說話。說話隱隱約約;躲躲閃閃;不明確;不清楚。
隱姓埋名: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。
隱名埋姓:同“隱姓埋名”。
隱惡揚善:隱:隱匿;隱瞞;揚:宣揚。隱蔽別人的壞處;宣揚別人的好處。
【成語造句】:
1、“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”,這是孔子認為的“直”。
2、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。
3、一個隱諱真實的世界是很可怕的,“子為父隱”的傳統要不得。
4、而中國人是子為父隱、父為子隱,直在其中。
5、吾黨之直者異于是,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。
6、孔子在《論語·子路》里提出,“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”。
7、小義護親,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亦是美德大義滅親,殺忤逆之子,族人認可。
8、“親親得相首匿”源自《論語·子路》“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”。
9、孔子回答,“吾黨之直者異于是,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。
10、“父為子隱,子為父隱,直在其中矣”,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提倡“親親相為隱”、“同居相為隱”。
【成語接龍】:
子為父隱 → 隱約其辭 → 辭巧理拙 → 拙嘴笨舌 → 舌鋒如火 → 火上弄冰 → 冰銷霧散
散陣投巢 → 巢林一枝 → 枝外生枝 → 枝分葉散 → 散陣投巢 → 巢焚原燎 → 燎如觀火
火光燭天 → 天高地迥 → 迥乎不同 → 同心僇力 → 力殫財竭 → 竭盡心力 → 力均勢敵
敵國外患 → 患難之交 → 交口同聲 → 聲如洪鐘 → 鐘靈毓秀 → 秀而不實 → 實心實意
意得志滿 → 滿腹牢騷 → 騷人雅士 → 士死知己 → 己溺己饑 → 饑驅叩門 → 門衰祚薄
【相關成語】:
帶“子”字的成語 | 帶“為”字的成語 | 帶“父”字的成語 | 帶“隱”字的成語 |
---|---|---|---|